国际主义风格的国际主义设计详细介绍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1.资本主义的,中产阶级的,富豪的
现代主义设计是为普通大众设计的,是为穷人服务的。但是当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到了美国以后,发现美国的社会阶层和欧洲有很大的不同:欧洲刚刚经历过一战,穷人很多,而美国是中产阶级占了大多数,穷人和富人并不多。所以他们原来的为穷人设计的那一套在这里没有了市场。于是他们渐渐改变了原来的设计思想,形成了一种新的设计思想——国际主义设计,为富有的人们做设计。
2.商业性的
现代主义设计是在一战后对于工业化和当时的贫穷的社会状况进行探索性设计,寻求最适合的设计。但是国际主义在美国富裕的环境下完全抛弃了这一点,它是一种商业的设计。它成为了资本主义企业形象和符号。
3.形式至上的
现代主义设计追求的是功能,只要功能符合,形式不是那么重要。但是国际主义在这点上却完全颠覆了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成为了形式至上的风格。由于这种风格代表了大企业、政府、权利和现代化,所以,为了达到这种形式,功能也就被忽略甚至漠视了。
4.经济效益的
现代主义追求的是经济的,也就是说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功能。但是国际主义追求的却是它的经济效益。他们不在乎花很多的钱来建造一个建筑,他们更加看重建筑本身日后能够带来的财富。 1.使用钢铁、玻璃、混泥土等现代材料
这点和现代主义没有多少区别,都注重对现代材料的运用。在工业化以后,这也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2.预制安装件
这也和现代主义一样。因为都采用了现代化的材料,运用了工业化的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使这种方式成为可能。
3.玻璃幕墙
这是区别国际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它改变了现代主义的六面建筑形式,将墙面用大片大片的玻璃代替,使玻璃形成墙体。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密斯·凡·德罗的《法斯沃斯住宅》。这也是美国的社会所决定的。美国当时的社会非常富裕,他们需要有种形式能够显示出他们的富裕。玻璃幕墙就非常对他们的胃口,它即能显示出美国人的富有,有展示了他们的高科技成果和现代化程度。
4.少就是多,采用几何、单调的形式
国际主义在这点上是继承或夸张了密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思想。现代主义只是反对过分的繁琐的装饰,达到一种简洁的、单纯的审美感受。国际主义极其推崇几何的形式,不要装饰。这看多了就未免显得单调乏味了。 国际主义在设计上影响广泛,平面、产品、室内设计都受到它的影响
*平面设计——瑞士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以简单明快的排版和无饰线体字体为中心,形成高度功能化、非人性化、理性化的平面设计方式,影响了世界各国。
*产品设计——德国乌尔姆设计学院、布劳恩公司的体系、日本和意大利的设计
高度功能主义,高度次序化。它从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转向单纯的科学立场,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使设计成为一个科学的过程。但显然违背了设计的终极目标。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欧洲发展的现代主义,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成为战后的国际主义风格。到20世纪60、70年代,这种风格广泛流行,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建筑,产品设计和平面设计。米斯·范德洛在早期提出的“少则多”原则在战后有了趋向于极端的发展,甚至到了一种为了形式的单纯性放弃某些功能要求的程度。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结构和玻璃幕墙结构成为国际主义建筑的标准面貌。到这一阶段,形式变成了第一性。原本的目的性被取消了,而为了达到所采用的手段成为了目的,这是国际主义的核心。
米斯·范德洛在纽约设计的 西格莱姆大厦,意大利设计师吉奥·庞帝在米兰设计的佩莱利大厦成为国际主义风格的建筑典范。 对于国际主义风格的这种发展结果,评论界争论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现代主义设计发展的新高度,是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是现代主义的倒退,违背了功能第一的基本原则,用功能主义的形式包裹的非功能主义,形式主义内容的伎俩。但客观的说,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在一定时期内实实在在的征服了世界,成为战后世界设计的主导风格。